高危儿护理查房主查人:陈晓艺2017年5月24日汇报病史•患儿杨子锐,男,11月14天,于2017年05月5日13时00分,因“高危儿体检。”入院。•即往史:1、早产低体重儿,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小于胎龄儿,4、化脓性脑膜炎。无传染病史,无过敏史。汇报病史•体征:体温36℃,呼吸34次/分,脉搏118次/分,体重9.5Kg,一般情况可,精神可,前囟3.0×3.0cm,平坦,扶物能站立、会主动伸手抓物,独立坐、可逗笑及逗笑出声、可发“爸爸、妈妈”音,鼻通气良好,咽五充血,双肺呼吸清音,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腹阴性。神经系统:四肢极力、肌张力正常,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对称存在,腹壁反射可引出,提睾反射可引出,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专科情况:米拉尼运动评估,仰卧位:头居中,姿势对称,俯卧位:可抬头、可抬胸,坐位:独坐稳定,立位:扶站稳定,Vojta:正常反应。汇报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回报示:WBC:5.3×10^9/L,GRAN:25%,LYM:61.2%,RBC:4.79×@10^12/L,HGB:134g/L,PLT:254×10^9/L。头颅MRI示:1、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复查:左颞顶交界区及右侧小脑半球小片状异常信号,考虑软化灶,2、符合早产儿脑改变,髓鞘化延迟,定期复查。汇报病史•初步诊断:①高危儿;②活动性佝偻病;•治疗:1、予“神经节苷脂”输液治疗;2、予康复训练及各种对症治疗。定义•1、定义: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部分高危儿视疾病危重程度以后可能有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后遗症发生。病因•2、病因:•(1).母亲因素•孕母年龄>40岁或<16岁,孕母有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疾病史•(2).胎儿期•孕母早期先兆流产、孕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病因•2、病因•(3).分娩期•产时窒息、脐带绕颈,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痛药物史。•(4).新生儿期•多胎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先天性畸形、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临床症状•1、1.生后情绪不稳定、易惊吓、易哭闹、易激惹或过度安静。•2.睡眠障碍(夜间睡眠时间短,易醒,易翻滚)。•3.吐奶频繁或喂养困难。•4.对声、光反应强烈或无反应。•5.喂奶时不注视人脸、眼球转动不灵活。•6.头后背、憋气。•7.四肢过度紧张(显棒状)或过度松软。•8.下颌、手脚频繁出现抖动。临床症状6.高危儿的家庭监测•如果您的宝宝有以下一条表现,应认为有脑病或发育异常可疑,请及时到开展高危儿治疗的儿保康复科室就诊,以免给您的宝宝留下终生问题。•1.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2.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3.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4.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部离床)、不会翻身;•5.四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6.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7.六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8.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9.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治疗•高危儿产前及生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早期干预治疗•(1)早期、整体、综合、长期康复治疗•(2)医院强化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3)早期医学干预与保健相结合•(4)定期医学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综合治疗的常用方法:•1、视、听、触觉训练•2、神经发育治疗法:包括运动功能训练、智力训练、语音发育训练等•3、理疗:经络导平、肌兴奋仪、磁疗、超短波,水疗法•4、传统医学治疗:梅花针、头针、耳针等。护理诊断•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均为高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