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油田总医院 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新型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剂行部分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起止时间:2012年 12月-2004年 12月 开展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濮阳油田总医院 2013年 11 月 12 日 一、 新技术理论依据及实施细则: (一)新技术理论依据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 ation,PSE)和脾全切术均可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但脾切除术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病人容易发生败血症,可能发生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肠坏死需要二次手术或术中出血 [1]。因此,逐渐被部分脾栓塞术所取代。PSE创伤小、适应证广,在治疗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功的同时保留了脾脏免疫和过滤功能,目前已成为各种脾亢的首选治疗手段[2,3],在治疗过程中,栓塞材料的选择为影响 PSE 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栓塞材料中,明胶海绵栓塞剂无毒、价廉、易得、使用方便,摩擦系数低,便于普通导管注射,应用最为广泛。国内多用 1mm×1mm×1mm 或 2mm×2mm×2mm 的明胶海绵颗粒,由术者用无菌明胶海绵块剪制而成[3]。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栓塞材料研发的进展,有种经特殊工艺制作的新型明胶海绵颗粒投入临床使用,其颗粒更小而均匀,从 150-2000μ m 有 6 种不同颗粒直径,其应用于 PSE 治疗效果我们首次报道[4],本研究续用其中直径为 560-710μ m的小明胶海绵颗粒行 PSE,根据术前脾体积大小不同,选择一次栓塞或多次栓塞,计算栓塞后剩余脾体积,达到缓解脾亢,巩固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脾脏体积变异较大[5,6],临床判断脾脏大小多用“肋间隙计数法”,易受肋间隙大小及呼吸动度影响,不能真实反映脾体积的大小。王洪波等[7]提出多层螺旋 CT 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反映活体脾大小和形态,且操作简单。但将此方法应用于脾栓塞的质量控制方面却少见报道。我们利用 CT 自带容积计算软件,对每例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脾体积计算,根据不同大小脾体积给出不同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计算每次栓塞脾体积和剩余脾体积,将每次栓塞体积控制在 360-450ml,间隔 2-3 月,待病人一般状态好转再行 2 次或 3 次 PSE。Hay ashi H 等[8]研究发现对于术前脾体积>700ml 者,如剩余脾体积为 166ml,即栓塞 83.5%,术后 1 年血小板保持正常。国内尚无剩余脾体积多少可缓解脾亢、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远期疗效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