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VIP免费

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_第1页
1/11
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_第2页
2/11
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_第3页
3/11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是 RICU中最常用的抢救措施,而且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 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 MODS的重要治疗手段。人工气道模式的选择正压机械通气通常需经气管内插管(无创通气除外)建立人工气道, 其插入路径通常选择经口、 经鼻、 经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如何选择合理的气管插管路径是临床上常遇到课题。 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鼻气管插管增加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若患者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 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1989 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若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 天以内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 天者则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 21 天之间者则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有研究发现,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 住院天数,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对于“早期”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2 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由于气道阻力与管径半径的4 次方成反比关系,因此成人气管插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mm,直径 8mm最佳。一方面可降低机械通气时高流速模式对气道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减少撤机过程中患者自主呼吸中额外的呼吸功。临床上有约10%气管内插管的位置不正确,常见太浅(球囊位于声门附近)或太深(进入一侧主支气管,以右侧多见),因此,在插管时完全依赖听诊器判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并不可靠,需常规进行床旁胸片检查,插管尖端应位于隆突之上2~3cm,为金标准。人工气道的管理(1) 气囊压力监测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 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现使用低压高容气囊不再提倡定期气囊放气。(2)气道湿化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不论何种湿化, 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 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