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教学设计生物组:刘鸿雁【教材分析】生物育种知识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该知识内容不仅是必修2 的学习主线之一,还与选修 3 中的基因工程专题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通过该内容的分析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课,在本书前几章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传统育种方法所依 据的遗传学原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已学的不同育种技术进行比较,构建育种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下一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学习预设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情景。在教学中突出各种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有利于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简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用及其局限性。)(2)举例说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获得的各种信息解决相关的育种问题。(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 ,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古代人类的育种方式--选择育种方法: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养出优良品种。缺点: 1 周期长 2 可以选择的范围有限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上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P98页并作答。运用现代遗传学知识为学生阐明“选择育种”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一、杂交育种现在大家来分析这样的一个育种问题。小麦高秆( D)对矮秆( d)为显性,抗锈病( T)对不抗锈病( t )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 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 ddtt ),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 ddTT)?请绘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