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年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规范VIP免费

2025年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规范_第1页
1/8
2025年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规范_第2页
2/8
2025年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规范_第3页
3/8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防止及解决规范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办法,称静脉注射法。因药品可直接进入血液而达成全身,因此是作用最快的给药办法。其目的为:药品不适宜采用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快速发生药效时;药品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适宜采用其它注射办法;作诊疗、实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品,如为肝、肾、胆囊等 X 线摄片;输液和输血;用于静脉营养治疗。较常出现的并发症有: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静脉炎等。药液外渗性损伤【发生因素】1.药品因素:重要与药品酸碱度、渗入压、药品浓度、药品本身的毒性作用及 I 型变态反映有关。2.物理因素:涉及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与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3.血管因素:重要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如休克时组织有效循环灌注局限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多巴胺后,静脉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致药液渗漏。4.感染因素和静脉炎:微生物侵袭引发的静脉炎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发的静脉炎都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由于穿刺不当,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5.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6.由于患者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药液外渗。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细,或在注射过程中,药品推注过快。【临床体现】重要体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苍白、缺血缺氧、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根据外渗药品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1.临床惯用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这类药品外渗引发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发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 2.高渗药液外渗,如 20%甘露醇、50%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入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入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3.抗肿瘤药品外渗,局部疼痛、肿胀,如氨甲蝶岭可使细胞中毒而死亡,致组织坏死。4.阳离子溶液外渗: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外渗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防止及解决】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选择适宜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动 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年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规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