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学 校潍 坊 工 商 职 业 学校执 教 人许 秀 兰授课班级13 机电一、二班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课 时2 节(90 分钟)课 题第九章 第二节 圆轴 扭 转 时 的 应 力与强度计算课 型新 授 课一、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1.使用教材 21 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程力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秉荣等主编2.本章教材解决 本章共三节:从扭转概念入手,对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并给出扭转变形的强度和刚度的计算与校核办法。 根据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方式,将本章五节的知识内容融为一体,安排 6个学时以下: 第一、二学时 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 第一部分 第三、四学时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第五、六学时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3.教学内容分析 第九章 第二节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惯性矩 Ip和抗扭截面系数 Wp 圆轴发生扭转时强度计算 (1)教材的缺点:教材中本节内容中的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切应力公式的推导,理论性较强,且用到高等数学中有关的积分与求导知识,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 (2)教学内容的解决:为此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力求以应用为导向,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上,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简化理论推导过程,重视理论应用。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工程力学有一定的热情,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但对学习缺少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的能力较教材本节内容构造 构造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抽象思维水平较低;但喜欢动手操作,习惯于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老师在课堂上展开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2.分组方式 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把学习成绩最佳及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分成两组,其它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由成绩中档的学生带领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掌握圆轴扭转的内力分布规律及切应力的求解; 掌握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 能灵活运用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进行有关计算。2、能力目的:含有将工程实例简化成力学计算模型的能力 含有对构件进行承载能力验算的能力 含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的:善于思考,含有创新意识 含有一定的沟告知识和技巧 含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