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教学目的: 1、知识教学点:理解小小说的特点,通过赏析来感悟文章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2、能力训练点: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3、情感渗入点: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在范读、诵读、精读的基础上,观赏体味作品发明的悲剧意境之美。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特性及其意义,领略小小说的构思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分钟) 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观赏出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这不能在一起的苦楚之情。(听歌《天堂里有无车来车往》)二、范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曲。(8 分钟)[规定]:1、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2、抒写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1、环境:春日、雨夜 人物:“我”和樱子 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2、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体现了“我”失去恋人的极度悲哀、痛悔和对恋人的无限眷恋。我们为这一幕痛彻心肺的爱情悲剧而动容。三、诵读课文,播放电影《人鬼情未了》。(15 分钟)讨论 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提示]:樱子说她能够帮“我”寄信,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冰雪聪颖。------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公路去帮我寄信。[提示]:樱子温柔、善良。------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公路了。[提示]:樱子纯洁、恬静、年轻。[小结]: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种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消亡给人看。本文正是一出这样的悲剧。讨论 2: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 “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仿佛一只夜晚的蝴蝶。”“没有人懂得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提示]:1、在大自然里,蝴蝶的生命即使短暂,但它给人们的印象是美丽的。它色彩斑斓,轻盈可爱。因此,蝴蝶是一切美妙事物的象征。2、蝴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