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诚信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信息时代的诚信更加重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接触的信息时代,就那企业来说,企业诚信和信誉传播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域,而是在无限的空间里广泛传播。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企业信誉的监督人,每个企业的诚信时时都在大众的监督之下。那些企图见利忘义、攫取短期利益的企业,可能一时会得到些蝇头小利,但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基础的现实意义,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诚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融合的社会。如果说,和谐社会是用道与法来维系的,其中道德的核心便是诚信。所以说,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一、诚信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自古以来,我们就崇尚“和为贵”;然而“和”以“诚”为要,“诚”是“和”之首、“信”是“和”之根。从诚实守信方面来说,诚信贵在一个“真”字――真实、真诚、真情、实在、实意;而其前提,则是一个“心”字――真心、诚心、善心、良心、慈心;人如若没有“心”――没有真心、没有诚心、没有良心、没有慈心、没有善心,则根本不可能讲真话,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人”。因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本,是做事之基、立业之基;甚至于“一言既出、四马难追”,言行一致、取信于民,是立党之要、执政之基、威信之本和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创造力乃至于生命力之源。因此,诚信是和谐的核心,诚实守信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关键,诚实守信的目的和目标就是社会和谐。社会不和谐的焦点就是风不正、气不顺,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废话充斥官场、商场和社会,因此而导致风气的不正、思想的困惑、人心的离散。因此,社会和谐就成为现今中国人民的最大企昐,第1页共16页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重要使命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原则、实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最重要任务。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加强诚信建设,确立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的社会风尚。我们坚持诚实守信以弘扬正气、凝聚民心、营造温馨的环境,就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正是因于此,诚信建设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任务,加强诚信建设也就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建设是的根本目标和重要途径。“和为贵”之“和”,以“诚为重”;“诚”是“和”之心、“信”是“和”之本。从社会和谐方面来说,和谐之“和”,首先在于心之和,在于心平气和,在于人之真心,而和之基在于诚与信;和谐之“谐”,关键在于关系协调,在于法制法治,在于程序秩序,而谐之基也在于诚与信。因而,和谐的根本在于社会的主体即人的心地善良、心平气和,在于真心实意、真诚待人,在于家人相亲、互敬互爱,在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在于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在于社会经济、运行有序,在于安定安祥、安居乐业,在于团队精神、万众一心,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社会的主体即人的心善、良心,即真心、真诚、诚心、诚实,即诚实守信。今天体制改革、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发展市场中利益的诱惑、风气的不良、人性的堕落所导致并加剧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根本的就是丢掉了诚信、不讲诚实守信。因此,诚信是人之所以作为人的前提和条件,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和象征,更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核心要素和基本保证。一方面,社会和谐以诚实守信为基础和条件来构建;另方面,诚实守信的目标和追求就是构建直至实现社会和谐。因而我们致力于加强诚信建设,致力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社会主义机制,建立诚实守信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诚第2页共16页实守信的社会主义良好风气氛围,致力于强化管理、整顿经济秩序、维护健康的经济发展秩序和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