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吴春波写在课前的话在人体的出血和止血过程中,凝血因子、抗凝血酶、纤维蛋白、血小板及其它的物质均参加了这些复杂的过程。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掌握出血和凝血过程的有关变化,掌握抗凝和纤溶机制原理。掌握临床监测惯用的三个时间的作用和意义。一.出血机制和凝血机制(一)出血和凝血生理状态下,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不凝固,破损的血管能止血是由于机体内存在复杂的凝血和抗凝系统。血管破损后,VW 因子启动弥补破损部位,之后血小板通过糖蛋白聚集。在血小板上有糖蛋白 2B3A 受体,氯吡格雷的抗凝机制就是通过克制该受体使血小板之间不能通过纤维蛋白结合。凝血因子Ⅷ因子与 VW 因子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之因此要补充因子是由于两者是联合起作用的,并且 VW 因子是Ⅷ因子的保护因子,如果 VW 因子作用弱,则Ⅷ因子的作用也弱。血管破裂后,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但在病理状况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重要凝血途径。该途径启动Ⅶ因子和Ⅲ因子,两者与钙离子结合成复合物后使凝血酶原激活,成为凝血酶原激活物。这是到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共同途径。内源性途径:糖蛋白激活Ⅻ因子使之成为活性Ⅻ因子,Ⅺ因子也成为活性Ⅺ因子,Ⅺ因子与Ⅸ因子、Ⅷ因子、Ⅲ因子和 Ca 构成的复合物把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原复合物,这是共同途径。这个途径的凝血因子平时在血浆中以非活性质存在,通过糖蛋白和离子电荷的变化才成为有活性形式。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原复合物是第一种途径;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是第二个途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是第三个途径。(二)三个三1.三个阶段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2.三个复合物Ⅳ 因子,Ⅷ因子,钙和血小板Ⅲ因子;Ⅹ 因子,Ⅴ因子,钙和血小板Ⅲ因子;Ⅶ 因子,Ⅲ因子和钙。3.三个自我催化Ⅷ 因子,Ⅴ因子和血小板Ⅲ因子。凝血因子有哪些(三)凝血因子现在公认的凝血因子共 14 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 12 个,尚有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激肽释放酶原(PK)。大多数由肝脏产生,其中 II、VII、IX、X 合成依赖于 Vitk,称 Vitk 依赖因子。正常状况下,全部因子都处在无活性状态。因子 II, 凝血素; 因子 III, 凝血酶原酶; 因子 IV, 钙(Ca2+) 因子; 因子 V, 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 VII,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 VIII, 抗血友病球蛋白 A (AHG A), 抗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