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责任”的两三事 若要一句话概述《母亲》这篇小说,这是一种讲述贫苦农民母亲身患中风,在儿女想尽方法却仍无法照顾母亲的状况下,被迫毒死一种伟大母亲的故事。可能由于本身经历着实不够,总觉得小说中交代的情节有些“离奇”。一种大家庭,各个过的是穷苦而无望的日子,没有一种“出人头地”的儿女;而作为第一视角的主人公春香以眼珠为代价,与前夫离婚,却仍被其不停骚扰;被一位单亲弄明母亲拉扯大的五个孩子,即使成年了,仍受着母亲的照顾;一种家族的每个家庭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的、造成他们更贫困的问题。围绕着这个故事,前辈们给了诸多视角:社会责任,三农问题,女性问题以及伦理责任等。有关社会所应当承当的责任,确实现在社会做的明显局限性。面对“公款吃喝一年3000 亿”这样的数字,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行政体系有待完善。社会本有能力、金钱承当的责任,却被花在了这样的地方,着实说但是去。我们许该怀着每天进步一点的乐观思想,相信总有一天这种浪费社会资源的事终会消失,人们会把这些资金用于维护广大公民——不分等级、不分地区,的权益。至于三农问题,女性问题,可能身在文明度相对较高的都市,让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总觉得小说中的问题离我们生活很远,特别出现的女性问题,甚至让人有些不可思议。那里是偏远而并不发达的乡村,文明程度相较于都市必定略低,但公民是平等的,地区间巨大的落差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个伦理责任,却让我不敢苟同。“但是,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由于生活艰辛难忍,就抛弃母亲。最后“搞死母亲”是天理不容的,尽管能够找出成十条成百条理由,但在这里,能够服人的理由只有一条:只要你自己尚有生存能力,有一息生命尚存,你就必须极力让母亲活下去,一切都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据。尽管“责任”这两个字很沉重,但我们还是要勇于面对它。特别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好,一切还不尽人意的状况下,儿女特别应承当自己的责任。其实,从深层次上说,扶老携幼不应当是什么社会体制问题,甚至也不是民族文化问题,而是人类文明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问题,是人之为人的问题。我觉得勇于承当人生的责任是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如是说。什么是“勇于承当人生的责任”,照顾母亲是,照顾儿女和自己就不是承当人生的责任了么?在社会无法承当责任的时候,“母亲”的儿女面临的是个两难的选择:要么维系母亲的那一口气而搞的自己的家庭死去可能不能活来,就像那个先天患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