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爱心的人—— 读《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有感 红枫一小 张文秀寒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如何培养真正的人》一本书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工作三十余年来经常沉思、困惑“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呢?有些事物不仅有其实质的内容,就像教育,其实更大的范畴是事物的外延。那么,教育的整体又终究是什么呢?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通过阅读这本书,加深了我对“爱的教育”的理解,那就是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窗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书中有诸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人,是含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我们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呢?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要达成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尊重每一种学生的个性,关心、爱惜每一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述小女孩卓亚的故事时说到:“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的欢乐,任何时候也不会觉得天空是蔚蓝色的。”教育应当是爱惜孩子享有欢乐和幸福的时刻。让我想到了自己在数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过的某些棘手的问题,例如说,学生老是不带课本、作业拖欠,上课不认真听,经常影响别人,讲评过的作业仍然错在那里,和同窗吵架惹是生非。无论我们怎么摆道理、讲事实,都收效甚微。针对这些“问题学生”,我始终认为真是无药可救,对他们不报但愿了。但在假期里通过读《如何培养真正的人》一书后,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要时刻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是啊!我们曾经也是个孩子,谁没有说过失话,做过失事的时候呢?自己经常觉得孩子所犯的错误是那么的恶劣和不可理解。于是,我们总是体现出一种不满和愤怒,谴责和处罚,而少了一份仁爱和宽容。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任何人,不管他是伟人还是平凡人,都是从出错误和不停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的一点过失和错误为什么不能够得到我们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呢?我们总是说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可自己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正使孩子缺少一种能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吗?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种充满温情和期待的爱。我们应当善于运用它去启迪孩子的心扉。 如今,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规定,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