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系统的故障诊疗及案例分析制动系统是汽车上用以使外界(重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重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规定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多个道路条件下(涉及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对汽车起制动作用的只能是作用在汽车上且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而这些外力的大小都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因此汽车上必须装设一系列专门装置以实现上述功效。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旦汽车的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必须立刻检修,保障车上人员驾驶的安全性。一、汽车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其现象1.故障现象:踩刹车踏板,踏板不升高,无阻力;判断因素:检查制动液与否缺失;制动分泵、管路及接头处与否漏油;总泵、分泵零部件与否损坏。2.故障现象:刹车踏板踩终究,制动效果不好;持续刹车,效果无改善,且踏板逐步升高;判断因素:制动系统内混有气体。3.故障现象:持续踩刹车,踏板回位升高,制动效果有改善;判断因素: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3.故障现象:持续踩刹车,踏板位置升高,并有下沉感;判断因素:漏油。5.故障现象:踏板位置很低;再踏,位置不能升高,感觉发硬;判断因素:总泵堵塞。二、对某些汽车的故障案例进行分析1.案例一故障现象:一辆产赛欧 SLX-AT 轿车,行驶里程 2.6 万 km。据车主反映,制动时需要将制动踏板踩到很低的位置才会有制动力。检修过程:使发动机原地怠速工作,缓慢踩下制动踏板,踏板会不停下降,快速踩下制动踏板,踏板在较低的位置时才会感觉有制动力,保持施加踏板力,制动踏板会下降,踏板感觉柔软。进行路试。在车速为 30km/h 左右时缓慢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仍然向前行驶,明显感觉制动效果不良,如果快速踩下制动踏板,车辆能够停住,但是制动踏板位置较低。为了排除制动系统存在空气的可能,进行了制动系统放气,但是未见气泡,并且放气后制动踏板不能回位,这阐明制动总泵已经不能建立油压。故障排除:更换制动总泵后路试,故障排除。回想总结:制动总泵是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将制动液压缩到每个车轮的制动分泵以实施制动。根据笔者的维修经验,制动总泵出现最多的故障就是活塞(俗称皮碗)密封不良,造成制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