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有的时候感触虽多却不能写得出越多的文字来表述的这种感觉确实令人讨厌,如是不得不要把这种触动你的神经的东西倾注你笔下,换上你自己的思想包装,也该让我删了写写了删反重复复,更何况是这本乔治•奥威尔的《1984》,似乎更让我有了视死如归的感觉。首先让我心生佩服的是,这部作品是乔治•奥威尔走在人生中最后的那段无比艰辛的日子里完毕的,即使恶疾时刻摧残着他的身体,但是他的作品一点都不含糊,其中深邃的灵魂让人觉得他的睿智已化成冷峻的笔调勾画出后来的全部极权主义的统治的形式。时时吃紧的战事炮火连天伤及无数无辜的平民;随处可见的电幕遍及全部的角落,不时有警察巡逻队的直升机在空中擦过通过窗户窥探别人的生活,私人生活不再属于私人;全部人的一举一动一种眼神稍微有所不当都有可能招来让人闻风丧胆的思想警察。起初未读这本书之前,心里盘算着单看书名这应当会是一本较好的文学作品吧,谁知后来越看越不能自己投入了进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一阵的恐惧,让人神经绷紧,思维不由的随着主角人物温斯顿的每一种“出轨”动作由险化夷而锋利地跳动。从一开始他在电幕的监视下,填满打倒老大哥反对党的笔记本,到他跟朱利亚算尽心思后在野外幽会,再最后他被思想警察带走关在那栋阴森的地下室主动地被改造手段凶残罪恶,没有流血的场面居然会让我有着一种血淋淋的恐怖,这种恐怖一点都不亚于那些肢解人体,敲开脑袋生吃器官的恐怖片。改造思想,扼杀本性是一件庞大的、极其残忍的、全方面的、灭绝人性的过程,在这里任何想象不到惨绝人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随时都会发生,或者说时时在进行着。这种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人民彷佛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种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的空瓶子,然后再由统治者统一发配唯一一种叫做麻木不仁的思想,没有理智不能对抗没有价值观,他们的全部一切的一切都要按照预定的程序同样舒畅地运行着。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每个人像只僵尸,每天你不需要思考太多,不用思考除了课本外的其它的东西,只要懂得死记硬背,背公式背答题模式背历史背政治,为了能考好试拿个好成绩,上个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一心把书念好为了后来的一种好生活,不能够乱想,不可拿青春赌明天。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懒得去思考,面对社会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即使有着切肤的体验也难有主动的思考,如一副皮囊行走,任由社会流流的冲刷,人云亦云,最后使自己变成曾经自己讨厌的人,散发令人寒栗的冷漠。笛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