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狂人日志有感当我读着鲁迅先生所写的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虽说与当代文区别无几,但是仍然觉得那个年代给我一种含糊的距离感,一种沧桑感。并且,纵然是白天,读完后的我着实还是会感受到有一种十分恐怖的氛围笼罩着我。鲁迅先生似乎将我带进了那个“遥远”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狂人。而那种“吃人”的氛围更是被鲁迅先生再现的如此生动。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实则是一种“病人”,他有着强烈的“迫害症”,觉得周边的人全部都鬼使神差加入了吃“我”的团伙中,就连“那赵家的狗”,街上的小孩子都要瓜分自己的一片肉,半根骨。而更令人绝望的是,连自己的亲兄弟也参加了“密谋”。如此一来,狂人成了这个世上最孤单的人,他没有同伴,没有能够求助的人,只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苏醒”地“研究“着。如此一来, 一种不懂世事却也头脑苏醒的“疯人“道出了世间的本质,而那些将“疯人”称为“疯人”的人却故作糊涂,明明干出某些吃人的勾当,却道貌岸然地做起了“君子”。这正是封建社会对事实的歪曲。文中写道“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及其“翻天妙乎,与众不同”的处世原则更是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黑白的本领描述的淋漓尽致。他们“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这正是他们缺少勇气的体现,因此,只要我们拥有斗争的勇气,必然会获得胜利。文中也对他们的复杂的性格也有直接地批露。“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但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正如病人对他哥哥的劝告中所说的同样:“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确实,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为了吃人,竟连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谋害,故在封建社会中,没有亲情叮言,有的只是杀害、暴力与凶残。因此,“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我的大哥”,都在以同样凶残的目光看着“我”这块肥肉,他们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自戕,这样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多么狡猾无耻与凶残!这是一种多么灰暗的社会,黑白颠倒,真正苏醒的人被叫做疯人,真正苏醒的世界也只有他一种人。而其它的“吃人兽”则是活在主流的社会,“吃人”才是活在他们世界里的王道。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无非是老子娘教的,况且大环境如此——“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如此一来,“吃人”的后裔毕竟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