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一、Al1、股骨下 1/3 骨折后,远折端向后倾斜移位,主要是由于A、股二头肌的牵拉B、腓肠肌的牵拉C、半腱肌的牵拉D、半膜肌的牵拉E、缝匠肌的牵拉2、股骨颈外展型骨折是指 Pauwels 角A、小于 10°B、小于 15°C、小于 20°D、小于 25°E、小于 30°3、股骨头血液供给的主要来源是A、股骨干的滋养动脉升支B、股骨头圆韧带的小凹动脉C、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D、腹壁下动脉的分支E、腹壁浅动脉的分支4、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临床主要不同点是A、肢体明显短缩B、功能严重丧失C、肿胀不明显D、骨摩擦音,骨擦感不明显E、远折端处于极度外旋位5、关于踝关节骨折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后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治疗B、无移位的单纯内踝骨折,在踝关节内翻位石膏固定 6〜8 周C、无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外髁骨折,在踝关节外翻位石膏固定 4〜6 周D、有移位的内踝或外踝单纯骨折,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应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E、下胫腓联合分离常在内、外踝损伤时出现,应首先复位、固定骨折,才能使下胫腓联合复位6、下列关于踝关节骨折临床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A、踝部肿胀明显B、踝部可有瘀斑C、可有内翻畸形D、可有外翻畸形E、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7、踝部最薄弱的韧带是A、内侧副韧带B、外侧副韧带C、下胫腓韧带D、胫腓横韧带E、腓跟韧带8、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是A、内侧副韧带B、外侧副韧带C、下胫腓韧带D、胫腓横韧带E、腓跟韧带9、下列关于踝部扭伤临床表现描述错误的是A、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B、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C、伤处无明显压痛点D、可有皮下瘀斑E、踝关节跖屈位加压,使足内翻或外翻时疼痛加重10、关于踝部扭伤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A、急性损伤应立即冷敷B、急性损伤 24 小时后可局部理疗C、韧带完全断裂合并踝关节不稳定者,或有小的撕脱骨折片,也可采用石膏固定 4〜6 周D、若有骨折片进入关节,可切开复位、固定骨折片或直接修复断裂的韧带。术后用石膏固定 3〜4 周E、韧带部分损伤或松弛者,在踝关节背屈 90。位,极度内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时)或外翻位(外侧副韧带损伤时)石膏固定,或用宽胶布、绷带固定 2〜3 周11、胫骨骨折常出现开放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其主要原因是A、暴力多是直接的且局部软组织少B、胫骨的脆性较大C、暴力间接的通过腓骨传导D、因腓骨细小,缺乏对胫骨的支持E、胫骨在解剖上多有变异12、下述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错误的是A、胫骨平台骨折分为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