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花源河道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1、总体开发理念:桃花源河道的开发重点突出分期建设原则,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建设,在宏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设计为采取弹性灵活的河道建设开发模式留有一定的余地。2、总体规划目标:该项目开发要结合星朗总体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通过对桃花源河系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挖掘与开发河道的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潜能,带动桃花源河带的娱乐、休闲、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深度。3、总体开发思路:以上午组为界。东段:“黔南村寨”民俗人文区西段:“星朗瀑布”自然山水区东段:村庄、林地、水体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田地和河道之间有农地、林地,易受到面源性污染和外来污水污染;对策:增加河边湿地的岛状布局,提高沿河的种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增加林地沿河的休憩功能,适当提高沿河可塑性、亲山水性和主要节点的景观。环境对策: 敷设截污管、 控制面源性污染, 在河道边坡种植 1-2排堤防林,进行水质保护。2 西段:水潭、瀑布、农林地的镶嵌模式:环境特征:在水潭和河道之间有农地、林地,易受到富营养化污染;对策:维持水潭自然景观类型,水潭AB 汇合处修筑拦河坝,依自然山势,营造一个人造的瀑布景观,适度增加林地和农地的休憩功能;环境对策:控制农地和林地的面源污染,在河道出水口和河道边坡种植 1-2 排堤防林,进行河道边坡和水质保护。4、开发范围内的河道整治目标:(1)河道沿岸截污,污水不排入河道,保障水质;(2)河道从原来 3-10m 拓宽到 15m、并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并满足防洪排涝要求;(3)拓宽、清淤河道,主要是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自然循环功能;(4)利用桃花源优越的自然环境,在各个地块或滨水或临山或沿路的景点每 100m 处设置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回廊或拱桥,逐步形成“百米一景”的生态旅游河道。(5)整体水系改造主要突出桃花源旅游作用和经济效益,推动周边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5、水源地开发(1)桃花源为水潭 A、B 的排涝河道, 河道坡度大, 水流湍急,水潭 A、B 进入河道水量近 1 万吨/天;3 (2)水潭 A、B 为桃花源主水源, 河道水位水潭 A、B 受影响。在水潭 A B 交汇处依山逐级修筑拦河坝,汛期水位超过一定标高时泄洪,非汛期多级水闸控制拦蓄径流,蓄水超过一定标高时泄洪,这样可形成长年不息的多级瀑布群景观。6、景点开发水潭和上河道景观节点:(1)水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