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6 页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巩固练习2018 年 4 月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1.作家: 陶渊明 ,自号 五柳先生 ,东晋大诗人, “田园诗派”的鼻祖。2.文体:记——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二、课文内容分析1.主旨:通过虚构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2.线索: 武陵人行踪3.内容梳理:D1:交代了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①偶然,意料之外: “忘”、“忽”②好奇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欲穷”D2、 3: 宁静的生活 和淳朴的社会风尚。D2:生活环境: (1)隐秘难寻: 初极狭(2)宁静、幸福: 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鸡犬、往来种作、男女老人D3:社会风尚: (1)热情好客、和睦相处: “要”、“延”(2)厌恶战争、追求和平:自述(3)不愿打扰: 不足为外人道也D4、 5:故事的结局: ( 1)不复可寻—神秘色彩( 2)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皆叹惋”:桃花源人对渔人所言的感叹,并非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三、其它1、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等。2、古今异义: “妻子”、“交通”、“绝境”、“无论”四、习题A 套阅读《桃花源记》2— 4 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 分)1. 上文节选自东晋大诗人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文中塑造了一个理想社会,后人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 2 分)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桃花源中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没有剥削与纷扰,这些描写具体表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B.桃花源中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外界人,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远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里安静祥和的生活。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中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若无,寻觅不可得,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D.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不禁对自己与世隔绝的时间之久,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而惋惜不已。第 2 页 共 6 页B 套阅读《桃花源记》2— 3 段,完成练习(语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