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讲义气”的正确打开方式“讲义气”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妍妈妈 现在的孩子,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与同龄人良性互动的机会,社交能力就会相应滞后。社交能力越强,学习生活的阻力越小。但这种能力,并不如吃饭睡觉般与生俱来。将儿童社交知识教给孩子,是父母必要的一课。 漫长的寒假过后,一些地区终于等来了开学的消息,不仅大人松了一口气 ,就连孩子们,心里也盼着能早点儿回到学校里。 “终于能见到我最好的朋友小谭啦!”看到儿子兴奋的样子,我顺口问:“你俩好到什么程度呀?”儿子想了想,说:“小谭特别优秀,我很崇拜他。有人欺负我不要紧,但假如谁要是敢欺负他,我一定要双倍还回去!” 儿子的“英雄气概”吓了我一跳,虽然我为他交到一个优秀的朋友而快乐 ,但同时为他“两肋插刀”的义气而担心。讲义气不是错,但也需要冷静理智来应对,身为父母,我们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建议呢? 1.去掉友情滤镜,接受朋友的不完美。有一次小谭当值日班长,因为他们关系好,儿子讲话也没有被记名字,结果被别的同学举报到老师那里,老师把他们两个都批判了一顿。 上课爱插嘴是儿子的缺点,是他的不完美,但这并不影响两个孩子的友谊 。所以当发现好朋友犯错误时,应该接受并及时提醒。其实,包庇是一种“不接纳”,反倒有些消极。 2.要有独立思考和推断的能力。一个班上的孩子很多,不可能跟每个人都成为朋友,所以“三五成群”的现象相當普遍。一旦紧密的小团体形成,这个团体中所有成员的审美和喜好都会变得相似。也就是说,当小团体中的某个人说谁坏话时,其他人也倾向于跟着说。儿子跟女同学萱萱玩得很好,一天,小谭抱怨萱萱总是偷拿别人的湿巾擦桌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陷入两难之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们都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想要有自己的推断,不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只听别人说,而应该自己去看、去了解,经过思考再得出结论。孩子之间的相处也是一样,我给儿子的建议是:自己多看、多问、多想,再作推断。 3.发泄个人不满不等于伸张正义。有一次,儿子的朋友小谭被别的孩子起了外号,并跟对方发生矛盾。偏巧那个同学也给儿子起过外号,儿子气得七窍生烟,回家一个劲儿拽着我讨论对策。“能让他妈妈打他一顿就好了!”我笑了:“挨了打,他就不会再给别人起外号了吗?”儿子很沮丧:“但这样至少能给我俩出出气。” 发现有人做了不利于自己或朋友的事,谁都会很气愤。很多孩子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