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原则表述浅析“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原则表述浅析 摘 要:“语言学概论”这门课语音章节的音位归纳部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究其根源,原因有二,一个是音位本身概念的抽象性,另一个是教材在表述上的条理性的不足。这使得该问题呈现出“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而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看待该问题,来指导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音位归纳;教材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语音这一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组合聚合关系。而第三部分社会属性的讲解,主要集中于音位的归纳问题。该部分要求学生在掌握语音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语音在不同音系的表现,掌握音位的归纳方法。调查发现,在日常的本科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听完课以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知道为什么要归纳音位 一般教材在该部分的开头,都是进行简要叙述,说明本节由语音自然属性转向社会属性的讨论,由音素的讨论转向音位的讨论。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属性的讨论,没有具体说明。例如: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从语音材料的仓库追踪到具体语言的现场,考察一种语言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采纳了哪些音素,如何加以使用。” 这样理论性的介绍,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位归纳的作用,因而从前面部分到这一部分的过渡,其实是不够的。这使得学生在思维上呈现出跳跃性,难于真正理解本节学习的目的所在。 2.对音位归纳的原则理解模糊 音位归纳的原则,主要的理论依据都源自布拉格学派,国内学者最早对其进行详细整理描述的,当属赵元任先生的《语言问题》,在这本书里赵元任先生将其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则,三个附加原则,非常详尽,也通俗易懂。但各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材对此的引用和表述,大都不是那么恰当,一般分为“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相似原则”。虽然主要依据没问题,但问题是不太好操作。给学生一些陌生的语音材料,学生没办法根据几条原则进行音位归纳。因此这部分理论的讲解,条理化和程式化的表述是非常必要的。 3.不能正确地将音位归纳原理应用于一般语言实践。 “语言学概论”作为学科基础课,目的就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明白语言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讨论方法。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音位归纳”这一部分,普遍认为理论性非常强,和语言实际难以结合,属于纯理论部分。而该课程的对象,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