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广阔老师研讨的焦点课题,它为素养教育的进展指明了方向。笔者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使学生能够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一、把自主学习视为自学。 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削弱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于是出现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少了,对学生的引导不多了,要求松了,课堂秩序乱了,学生的学习一头云雾,无所适从。课堂教学从“注入式”走向“放羊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呢?教育理论为,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而自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授课以外,通过自己学习来猎取更多知识的学习方式。如:学生预习功课、阅读、做练习题、搜集信息、了解学习内容,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属于自学。所以,自主学习包含自学,但不完全等于自学。 二、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在许多示范课堂上,常常可以见到老师这样鼓舞:“你喜爱怎样读就怎样读,你喜爱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特别是老师认为学生回答的问题越多就越生动。鼓舞学生随意思考与想象,结果许多时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只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喋喋不休,甚至只讨论与课文毫无相干的话题。这种教学方式,显然脱离了老师的引导,其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更需要发挥老师的教育智慧,当教学实际脱离预定轨道时,老师要恰当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的焦点上,把观注点提升到思想领悟,智慧开启的点上来,而不是让学生随波逐流,漫无目的的在课堂上“瞎扯”。 三、把“假自主”当作“真自主”。 部分老师为了“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如放连环炮似的让学生回答一个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十有八九只需要学生作“是”或“不是”回答,看似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而实际上仍然是老师在手把手的“灌”,老师自认为多问问题就是启发,学生多回答问题、就是主动。其实,这与老师不提问题而满堂灌的做法是毫无区别的。启发就像老师给学生开启的一个智慧盒,让学生自己发现里面的宝藏,但这个盒盖开启到什么程度,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水平制定不同的标准。当老师“启”而学生不“发”时,老师要反思,是否由于自己“启”的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