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带江山如画一带江山如画 柏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理论著作多部,现供职于渭南市教育讨论所。 有认为:中国的散文到了明代才成熟起来。1932 年,新文学运动散文创作主将之一的周作人的弟子沈启无出版了《近代散文抄》,收录了晚明 17 位散文家的 172 篇作品,占据入选作品重量比较重的就是袁宏道和张岱。要讨论的问题是:在散文创作异常活跃、流派众多的明代乃至清代和新文学运动,陕西这块土地上,显然没有出现很优秀的散文大家,将近 600 余年,陕西的散文创作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陕西文学究竟因为什么在唐末以后就风光不再了呢?当然,长安失去了国都的地位,导致了从固有的文化中心走向边缘走向衰落,这不仅是政治中心的转移带来的后果,更重要的因素,是基于政治中心的转移而切断了周遭城市和原先也已经建立起来又迅速消逝的外来文化的大沟通,所以,陕西原本发达的文化慢慢变得落后以至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长安由先前的人文荟萃,一时间荒凉不堪。这可能是陕西文化落后的外部条件,而内部条件是陕西地处内陆,关中平原河流纵横、土地肥沃,保证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农业虽然高度发达但同时又是个体特征明显的生产方式,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群安居乐业,很少人口迁移,形成了保守闭关的性格特征。影响到文化上容易向后看,那曾经千余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得化不开,缺少向前看的动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那时候,由于国都的东移、南移和北迁,带动了东部文化圈、南部文化圈和北部文化圈的进展,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就超过了以长安为中心的西部文化圈,并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部文化圈最灿烂的特征是成就了诗歌和散文文体,而东部文化圈、南部文化圈和北部文化圈则成就了词、曲和长篇小说文体。当然,国都迁移离开陕西的因素,除了政治经济战略需要的主因,估量还和当时陕西的气候因素有关。绵延千余年的建都历史,长安附近和整个陕西全境的森林、植被、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供养不起日益庞大的宫廷官僚团体了,也供养不起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当时世界上巨无霸城市人口的消费需要了。这些王朝的更迭,遗留给陕西的是沉重的过度开发自然的灾祸。异常缓慢的社会和自然修复,也影响了陕西继续保持先进文化。 1936 年,陕西北部黄土高原的一座小城市——延安,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红色首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进步的主流思想的策源地。但是,由于战争的极端残酷和激烈,中国当时文化的主战场却在上海,产生了以鲁迅为旗手的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