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专栏文章出版,不是集结就好!专栏文章出版,不是集结就好! 前不久与一位资深外包编辑聊天,其谈到自己在执行一个项目时遇到的一些事情。大意是这样的,这本准备出版的新书,其文字全都在报纸上以“专栏”的形式发表过了,简单说,就是专栏文章要集结出书。 可是,这样一件工作却不怎么简单。因为,作者似乎不满意文章在报刊登出时所作的删改以及对于文章标题、小标题的调整,于是把自己的原始初稿给了出版社的编辑。 根据他的专业推断,这些文稿应该经过一些编辑、润校、下标、增补等,书籍文稿的完整度才会提高,阅读效果也才会比较好。 然而,当编辑完成一校稿给作者看时,作者却觉得编辑的改动不好,希望能根据其原本的文稿制作,把所有东西都改回来。 编辑的专业与作者的创作,该如何拿捏,的确是个大问题。究竟应该尊重作者的创作,一字不漏地全部照用,还是信任编辑的专业,放手让编辑去编辑文章?类似的事情,想必不少业界同仁都碰到过。 笔者自己是倾向信任编辑的专业,毕竟作者是长于创作文稿,难免百密一疏,且在将文稿整理成册出版时的考虑,和单篇文章的发表,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曾看过一些原本单篇分开发表并不特别出色或引人注目的文章,集结出版成书后却成为热门畅销书,反之某些专栏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时颇受好评,集结出版后销售反应却是平平的例子。 不少人都觉得专栏文章集结出版后销售状况平平,是因为那些文章都在报章杂志或网络上看过了,但同样的理由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样是专栏文章集结,某些人的作品却能卖得很好。 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文稿的汇整编辑工作。一般来说,报章杂志上连载的专栏文章集结成书时,大致上有下列几种做法: 1.设定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将这一年内该专栏内的文章,根据发表时间,先后次序,集结成册,仅针对文章的标题、文稿进行润饰,甚至不润饰,直接采纳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刊发表的版本或作者初稿。坊间大多数知名畅销作家的书籍都是以这类方式出版。 2.不设定时间,而是根据文章属性,只要是同一作者在报章杂志网络上的同构型专栏的文章,都加以收录。 3.设定主题后,根据主题从作者所发表过的文章中寻找适合编辑成册的文章,然后再分门别类,编排章节。 例如最近一两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为蔡澜出版的散文集,就是根据主题重新编辑,试图将原本散落在不同时间、报刊杂志上的同主题文章进行更为有系统地编辑,让书不仅只是散文集,更是专门性著作。 上述三种情况,笔者认为最好的是最后一类,因为其专栏文章集结成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