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小学管理中的老师关怀刍议中小学管理中的老师关怀刍议 【摘 要】目前中小学老师的生存处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工作任务繁重,健康状况堪忧;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感明显;福利待遇偏低,优质老师流失严重。令人忧虑的中小学老师的生存状况,主要源于中小学管理工作对老师关怀的漠视与缺失。首先是现行老师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其次源于对老师角色的传统认识;其三,反映在社会公众对教育、老师的要求提高与老师自我水平提升的矛盾。因此,在中小学管理中要注重对老师的关怀。学校管理者应确立人文关怀意识,适度满足老师的多种需要;逐步完善老师评价机制,着力激发老师工作的热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造就老师恬静雅致的心态。 【关键词】中小学老师;学校管理;人文关怀 中小学老师肩负着培育准公民的历史责任,承担着相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理应受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关爱。特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需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关怀。关注宽阔中小学老师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老师进展,已成为当前中小学管理的重要课题。 1 中小学老师生存状况审视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老师职业成为热门职业之一,然而老师尤其是中小学老师的生存处境仍不容乐观。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当前中小学老师队伍让我们有些担忧——不是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也不是他们缺乏专业修养,而是他们的生存状况。”[1]可谓一语中的。 1.1 工作任务繁重,健康状况堪忧 近年来,中小学普遍重视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但是“学生减负,老师加压”,给原本就负担不轻的中小学老师又增加了诸多压力。据调查,现今我国中小学老师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 8 小时,班主任的工作量一般要超过 10 小时,一些寄宿制学校的农村老师白天当教员,晚上还得做保安,一天 24 小时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2]甚至假期也被各种补习、检查和集训充塞。在繁重的体力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神压力下,中小学老师较为普遍地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带病工作成了他们的职业习惯。 1.2 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感明显 从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看,老师应该是人格最完善的群体。他们应该生活得最欢乐、精神应当最充实,并用这欢乐和充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否则,如若不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中去,必将导致教育的低效甚而无效。而中小学老师的现实心态恰恰并不理想,“他们普遍语言无味,表情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