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锦歌到芗剧VIP免费

从锦歌到芗剧_第1页
1/5
从锦歌到芗剧_第2页
2/5
从锦歌到芗剧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锦歌到芗剧从锦歌到芗剧 青禾 以前,我家住在漳州西街,那里有一座庙,名为西湄宫,敬奉保生大帝。每逢庙里“闹热”,就演戏,演芗剧,演布袋戏(布袋木偶戏),布袋戏唱的也是芗剧的调子。芗剧过去叫子弟戏、也叫改良戏,在台湾叫歌仔戏。那时,天刚暗就能听到“闹台”的锣鼓,三遍锣鼓之后,戏便开场了; 不知道演的什么戏文,只听到一段段熟悉而亲切的唱腔,一直唱到深夜。然后,随着一阵唢呐声和锣鼓声的消逝,戏散了。依稀听到人们畅快的说戏声,掺杂着脚步声,渐去渐远……以后城市扩建,道路拓宽,庙搬远了,但是,每当“闹热”,还能听到芗剧的锣鼓声,和随风而来的“芗”音。 小时候,我常常在这种声音中进入梦乡。那时漳州市区有 2 个正规的芗剧团,一个叫漳州芗剧团,一个叫龙溪地区实验芗剧团,有许多名演员,也有不少台湾籍的老艺人,比如戽斗师(李少楼,芗剧名老艺人)、玛玲仔旦(陈玛玲,曾为全国政协委员),还有漳州生漳州长的秀琴仔旦(郑秀琴,曾为全国人大代表)。那些小生小旦们几乎成了居民们每天闲谈时的话题,有线广播天天播放芗剧,许多人能听出演员的唱腔,说,这是某某人唱的,唱得如何如何。那种“热”,不亚于当下的追星族。 我喜爱芗剧,因为我从小在芗剧团长大。我父亲,人称“含笑师”,是芗剧艺人,1966 年前曾经是漳州市芗剧团副团长。20 世纪 50 年代初,剧团可以带家属,我和母亲常常随团外出演出,大多乘船,九龙江上的五篷船,向西到天宝、南靖、平和; 向北到浦南、沙建、华安; 向东到许茂、石码、厦门。印象最深的是厦门的思明大戏院。我小时候似乎没有“家”,只有父母、两只箱子和一卷铺盖。思明大戏院使我第一次有了家,因为我们分到了一间宿舍。我们的房间有一张大床,一张桌子和两只椅子。母亲铺了床,在桌上摆了花,墙上贴了画,在箱子上盖了一块水红底的花布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这就是我们的家。每到吃饭的时候,母亲就叫父亲到食堂去打饭,打回来自己吃。我们吃饭时总是把门开着,有人经过,母亲就热情地招呼,进来一起吃吧。我们在思明大戏院住了半年。回漳州以后,母亲说,我们得有一个家。便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再也不跟父亲的剧团到处跑了。 那个时候,不但漳州有专业芗剧团,厦门、同安、海澄、长泰、华安、南靖、漳浦都有专业的芗剧团,还有数不尽的乡村业余芗剧团。那时候的芗剧,就像闽南四处可见的凤凰花,红火得很,热烈得很。 已故的福建省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锦歌到芗剧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