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仓储物流企业轻重资产模式思考 1 两种模式常常左右为难的现状与原因 仓储物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假如固守“轻资产”模式或盲目“重资产化”都易陷入困境。1.1 部分“轻资产”企业易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脆弱性。“轻资产”模式是实力不足的初创企业的自然选择。大量“轻资产”的企业也曾风光一时,但很快发现面临如下问题。(1)效益下滑。有的“轻资产”公司前几年盈利可观,随着仓库租金不断上涨、其他要素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的刚性上涨使业绩难以为继。(2)业务不稳定。当前社会仓储需求快速上升,但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近年工矿仓储用地不增反减。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老旧仓”、“农民库”被拆除,“轻资产”仓储物流企业常常陷入有货无库、无库更无货的恶性循环。(3)资金链绷紧。“轻资产”仓储物流企业业务越大,往往交税越多,人力成本越高,为货主垫付的资金越多,贷款越多利息负担沉重,利润分配越多。如无增量资本金投入极易出现资金紧张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仓储物流业务本身的特点(劳动密集性、公益性、低盈利性)外,主要在于“轻资产”企业的脆弱性。(1)拿业务难。目前的物流业务招标中通常对投标方提出硬件设施的要求,在供方资信评价时“有无自有仓储设施”往往是重要因素;“找库”往往成为制约因素。(2)维持业务关系难。常常出现仓储方“抄后路、抢业务”的情况;如需求方对仓储设施提出软硬件改造要求时也难以满足。(3)盈利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导致“轻资产”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当前部分“轻资产”企业提出向“全程物流”转型,即提供总包、“门到门”服务。这样,除“储”和“运”(及相关的代理)等基本功能收费外,业务收入来自于以下方面。(1)包装、分拣及简单加工收入。(2)作为“总包方”的协调管理收入。(3)利用信息不对称所猎取的差价。(4)作为“总包人”承担更大的风险所获得的风险补偿。(5)出现代垫运杂费获得的利息收入。显然,前几项收入仍然摆脱不了受运输、仓储能力、价格的掣肘,受劳动力上涨的挤压;后两项受企业承担风险、垫付资金上限的制约。当然,不排除部分固守“轻资产”模式的企业生存能力较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原因是其拥有核心竞争力,如有卓越的信息系统,这类企业更像物流信息服务商;或者有的专注于特有的细分领域的专有物流技术(如化工危险品、冷链),这类企业更像物流技术服务商。1.2 部分企业“重资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