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人为本的本 略论以人为本教育的使命 [摘要]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进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制造性为本。一切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进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育出全面和谐进展的人。素养教育是全面和谐进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进展的支撑,个性进展是全面和谐进展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全面和谐进展;教育使命 我们今日提倡的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以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代表的民本思想,首先是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而提出的,是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的手段,是一种驭民、治民之术。其次,古代民本思想在重民、亲民的同时又有畏民、愚民倾向,甚至把人民群众看做是无知无识的群氓,或是供君王驱使的牛羊。这种民本思想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矛盾的[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本主义思想,既有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强调保障个人权利、反对封建特权等积极内容,又深刻地浸透着资本对人性的剥削与压迫、变异与摧残的无奈。因此,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都不能实现人的全面进展。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内涵 《辞海》对人的释义为:①人类;② 指某种职业或身份的人;③ 每人。对本的释义为:①事物的根源或根基;② 重要的,中心的。以人为本中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各种团体和个人。以人为本意味着,相对于世间万事万物,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具有主体地位和意义的,而不是其附属物。因此,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首先强调人是经济社会进展和管理的主体,而非客体,更非工具,必须对人的基本权利普遍尊重,必须对神本、君本思想扬弃与否定。其次是对公正、平等、人道、自由和法治等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努力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进展。三是对社会个体的关怀和尊重,充分关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弱势群体,满足个体的个性化要求和在不损害群体利益前提下的个性张扬。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人的全面进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去实现。改造自然环境,必须充分注意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只有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进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进展[2]。 二、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质内涵 人类教育活动经历了从神化教育、物化教育向人化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纪以前,神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