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校本课程为例谈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校本课程为例谈基于尝试教育理论的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目前,许多老师依旧被课堂教学的乏味与低效所困扰。究其原因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过于贫乏,老师关注文本资源建设的较多,而对于生命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较少。许多学生虽然人在教室却几乎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理论主张的“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行后知”为高中课堂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不仅操作性强,而且效果显著,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了学生的尝试精神,还原了课堂的生态本质。本文以《诗话镇江》校本课为例,谈谈尝试教学法与生命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 一、一次渐趋成熟的校本课带来的启示 20XX 年 10 月,学校决定在高一年级开设校本课,我承担的任务是《诗话镇江》。这是一门意图通过了解镇江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校本课。由于本次校本课开设的科目较多,所以,报名《诗话镇江》的共计只有 5 名学生。这么几个人怎么上课?这对习惯于大班上课的我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同事戏称我是在带“讨论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对呀,我何不变换教学方式,尝试着用导师带讨论生的模式进行教学呢?于是,我产生了在本次校本课开设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充当老师,我充当学生兼幕后策划,完全采纳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初步设想。课程的方向由我规划,至于学生要了解、讨论镇江的哪些内容以及课程内容进行的先后顺序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在第一节课上课前,我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原原本本地向学生进行了阐述,并期待着学生的反应。也许是被多年“师道传承”压抑太久的缘故,抑或是人性本真的渴望,学生们兴趣高昂,还没等我阐述完全部设想,他们就开始七嘴八舌讲起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看到孩子们的兴奋劲儿,更加坚定了我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决心,正式决定在校本课程的课堂里让我的学生真正“过把老师瘾”。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学生们依旧兴致勃勃,由开始时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不敢登台演讲,到现在能够娴熟地收集资料,踊跃地登台演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乐此不疲,丝毫看不出他们的厌倦,在他们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的校本课正在走向成熟。由此,我想到:学生这群鲜活的生命才是我们不竭的教学资源!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原因 课程资源开发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能否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决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