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起着教育民众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功能。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的第二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分3条专门作了重要阐述并提出明确要求。那么,作为一名科任老师就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使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和生物知识的跨界所决定了生物教学中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由于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因此,社会规范、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更多渗透到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比其他自然学科思想教育内涵更丰富。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几句口号,套用几句华丽的、时髦的辞藻。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讲授科学知识中逐渐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如能结合中国古代历史讲述我国古代生物学成就,就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激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必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也就树立了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拼搏献身的雄心。二、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水平很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而且,最近又出现了极度不平衡的情况,如煤、水、电、石油等在我国各个地区的不均衡,这也是不容乐观的客观事实。这些内容,我都注意结合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等基本国情。三、实践观点和群众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组织学生参观果园、农场、科学站、高产田、饲养场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关心家乡的农业生产,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促使其立志为家乡经济建设作贡献。四、法律意识教育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某些条文可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五、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渗透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通过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事例,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提高公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讲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生物学包涵了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中渗透系统的观点,也是一种科学认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中还可结合实际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学生的头脑。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我以“人的生殖”做为感恩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过程,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及父母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的养育,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学会感恩、尊重和孝敬父母。吃水不忘挖井人,学生也应该学会尊敬和感谢自己的老师,正如居里夫人说的:“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