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2020 年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 自然地理部分 [命题素材] 地球运动:聚焦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节”的意思是“段落”,“气”是指气象物候。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上的不同而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转360°,将 360°分为24等份,每份就是15°。因此,每 15°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约 15 天,每个节气的名称均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重要信息。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把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各取一个字,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 雪 冬 小 大寒。”如 下 图 所 示 :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命题方向] (1)选取节气对应的时间点,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知识。 (2)针对节气蕴含的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考查季节判断、自然景观分析及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等内容。 [命题示例] 下 图 为我 国二十四节气时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 意图 ,相邻 两 个节气之 间 的天数 大约为15 天。读图回答1~3 题。 1.武汉的李华发现,家里朝南的阳台在立春这天的正午不再被南楼遮挡,开始能照 射到 阳光 ,那 么 她 家的阳台在正午不2/16 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 )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4 个月 2.二十四节气在公转轨道上都间隔15°,但间隔时间不一定相同,下面节气间隔时间最长的是( ) A.小寒 B.冬至 C.白露 D.小暑 3.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说法错误的是( ) A.容易出现在长江流域和江淮地区 B.北方残余的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 C.清明时期,因暖湿气流还没有达到强盛期,多以连续性降水为主 D.形成和大西洋副热带高气压向北移动有关,此时其位置到达最北 [命题素材] 大气运动:关注居家自然现象——穿堂风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