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与研究》复习资料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1916 年至 1926 年期间,蔡元培先生任【 B 】校长。 A.京师大学 B.北京大学 C.清华大学 D.人民大学2、鲁迅的《秋夜》中“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着【 A 】。A.压迫和摧残善良美好生命的恶势力 B.黑夜一样社会现实 C.不可名状前途未来 D.善良迷茫的弱者41、鲁迅的《秋夜》中梦到“春的到来”的小粉红花,象征着【 D 】。 A.压迫摧残善良美好生命恶势力 B.黑夜一样社会现实 C.不可名状前途和未来 D.善良而美好的弱者3、《灯下漫笔》的作者是【 C 】。 A.蔡元培 B.周作人 C.鲁迅 D.郁达夫4、“内皆武器,来者小心!”是鲁迅用来形容【 B 】的描写。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刘半农 D.胡适5、周作人一向主张写文章【 B 】。A.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B.以不切题为宗旨 C.文章合为时而著 D.以古喻今6、在《故乡的野菜》中,被描述为“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的野菜是【 C 】。 A.荠菜 B.黄花麦 C.紫云英 D.鼠曲草7、周作人散文代表作之一的《乌篷船》写于【 A 】初。 A.1926 年 B.1925 年 C.1920 年 D.1919 年8、《白马湖之冬》是作者迁居上海后,对在【 A 】执教时的深情回顾。 A.春晖中学 B.立达中学 C.中西书院 D.南屏女中9、《五峰游记》的作者是【 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周作人 D.鲁迅10、“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 A 】的名句。 A.《再别康桥》 B.《起造一座墙》 C.《沪杭车中》 D.《翡冷翠的一夜》11、《想北平》描写北京比其他城市好在哪里,主要用了【 C 】手法。 A.比较 B.比 喻 C.比拟 D.比兴12、《藕与莼菜》这篇散文的主题是【 C 】。 A.咏古 B.颂今 C.怀旧 D.思乡13、徐志摩叙述,他曾经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后转入康桥是因为【 B 】的劝告。 A.罗素 B.狄更生 C.林宗孟 D.张幼仪14、《钓台的春昼》作者去探访的祠堂是祭拜【 A 】的。 A.严子陵 B.戴征士 C.严东关 D.夏灵峰15、《芦沟晓月》是为了【 D 】而创作的。A.《少年文艺》 B.《少年文化》 C.《少年读文》 D.《少年读物》16、朱自清的好友朱光潜曾用【 C 】六个字对他做了精当的概括。 A.“贮满一种诗意” B.“纯正朴实新鲜” C.“富于至性深情” D.“风华从朴素来”17、在《一种云》中,作者主要使用了【 D 】的手法,描画了一个奇谲怪异的世界。 A.衬托 B.暗示 C.对比 D.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