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建设技术手册1 总则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梯田工程在5° ~ 25 ° 的坡耕地上建设,25 °以上区域为禁垦区。1.1 梯田的定义在坡耕地上分段沿等高线修筑的田面平整、地边有埂的阶梯式农田称为梯田。1.2 梯田的功能1.2.1截短坡长,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1.2.2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地力,增产增收。1.2.3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1.2.4为集约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作农业奠定基础。1.3 梯田类型1.3.1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分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1.3.2根据埂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土石混合梯田。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应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或土石混合梯田。1.3.3按利用方向可分为旱作梯田、水浇梯田、果园梯田、经济林梯田等。1.4 梯田施工形式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1.5 梯田质量标准1.5.1按照总体规划连片兴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修建。1.5.2黄土地区梯田连片面积在50 亩以上,土石山区连片面积在30 亩以上。1.5.3黄土地区田面宽在8 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1 亩;土石山区田面宽在5 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0.5亩 。1.5.4田面平整,田坎坚固,地边埂高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路通水畅,便于机耕。2 规划2.1 规划原则2.1.1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综合配套,优化布设。2.1.2梯田应布设在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2.1.3梯田不得布设在滑坡体或泄溜面上。2.1.4田面宜宽不宜窄,田块宜长不宜短。尽量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确保当年不减产。2.2 梯田规划梯田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按区域(省、市、县)按一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时期(近期、远期)进行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按规划确定的年度任务,按县(区)进行编制,内容包括:田区规划、田块规划、田间道路规划、坡面水系规划、地埂田坎利用等。2.2.1坡面水系规划梯田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蓄引工程统一规划,配套实施,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水窖、蓄水池等小型工程,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在降雨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土石山区,根据坡面径流来源、数量,首先进行坡面蓄排工程规划,通过渠系配套,达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