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毒理学( toxicology):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2、毒物( toxicant):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3、毒性 (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敏感部位后,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4、选择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一种生物有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 或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有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5、靶生物和靶器官: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生物称为靶生物;毒物作用后受到损害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6、毒性作用 (toxic action):学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靶组织或靶器官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后引起的动物机体不良或有害生物学效应,又称毒作用或毒效应。7、一般毒性:化学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经过一定接触时间,按照一定的接触方式均可能产生的某些毒性作用。又称基础毒性作用。8、特殊毒性:指接触化学物后引起的不同于一般毒性作用规律的或出现特殊病理改变的毒性作用。9、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 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10、毒力(toxicity)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 用精密测试方法, 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和比较标准。11、药效( effectiveness of pesticides):也称防治效果,指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如田间自然环境、害物的生物学特性、农药剂型特点、施药技术和方法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定。12、药效期:农药使用后,对防治对象所维持的有效期间,亦即滞留于施药场所的药物能保持有效防治害物的持续时间,称为药效期。13、安全间隔期: 在作物生长期间, 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到农作物可以安全收获之间的相隔日期。14、急性毒性: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农药、误食或职业性操作不当,以及运输、储藏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的情况下,导致短时间内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头痛、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甚至昏迷死亡的现象。亚急性毒性: 亚急性中毒者多有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