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对小学教育老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分析关于对小学教育老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分析 摘要:笔者通过引用数据,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小学老师性别比例失衡的状况加以分析,阐明了此现状对学生特别是男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探究小学老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男女老师;比例;失衡 1.我国小学老师性别结构状况分析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 。自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在小学和初中逐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1998 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 98.9%。 [1] 《中国教育年鉴》中 20XX—20XX 年数据显示,我国小学教职工男女比例变化趋势明显。从表 1 数据来看,自 20XX 年小学女教职工比例已经超过男老师,并呈现增长态势。总体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等低层次教育的女教职工比例远大于普通中等教育中的比例。而更加引起我们注意的是 20XX 年我国中小学女老师年龄分布情况表( %)中显示,40 岁以下的占 70.97%,41-60 岁占29.01%,而超过 61 岁之占 0.02%[2]。可见中青年女老师比重较高,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自然减员的数量处于低谷,这将加剧我小学老师性别失衡度。 小学老师男女比例失衡对学生特别是男学生个性的形成、兴趣的培育、心理的健康进展有不利的影响。小学男老师的缺少如木桶的短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2.我国小学老师性别失衡的原因分析 2.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人们的观念里“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普遍认为老师就是当孩子的保姆,而女性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优势,因此教育特别是较低层次的教育如小学教育,就被贴上了适合女性的职业标签。 2.2.工资待遇是关键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们,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对高收入、有挑战、求创新的行业十分青睐。由于小学老师工资待遇微薄,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不符合他们的职业追求而不会成为首选职业,小学男老师工作一段时间后转行的现象也很普遍。 2.3.社会地位是重要因素 男性在职业选择时十分重视其社会影响力、受尊重程度、社会认可度,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是小学老师却远远不及中等教育的老师地位高。 2.4 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 学校中小学男老师本已是凤毛麟角,加上不少男老师被调到学校行政部门工作,使得从事一线教学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