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注思维差异,提高课堂效率关注思维差异,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学习和讨论表明,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认知并掌握语言的符号系统,而且还要深谙语言形式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有人认为,语言对思维有决定性的作用,思维相对于语言而存在,语言的不同促使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有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脑科学讨论表明,语言和思维关系十分密切,它们是人脑两种不同的功能,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中西思维的概述 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社会学教授科塔斯的实验表明:思维变成语言需要200 毫秒。他指出,每个人的“大脑词典”中平均有 5 万个词汇,人们会在其中寻找一个适当的词汇用于形容看到的形象,加上张嘴说出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 700 毫秒。 一些专家在对东西方思维进行了一番系统分析后认为:西方的思维是分析的、个体化的、客观的、普通的、概念化的。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特征。西方自古希腊时期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究自然的神秘,崇尚以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进而征服自然。对自然的认知倾向,也导致了英语思维注重概念和概念的具体化。 东方思维的特点可以概述为:综合的、整体的、主观的、独特的、直观的 、非体系的。中国传统思维长于切实、具体和有用,由于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于严格的逻辑法律规范,思维倾向于笼统甚至模棱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中国人偏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结构上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总体上讲,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结构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英语是“法治”语言;而汉语是“人治”语言。所谓“法治”即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法规律可以把词或词组整合成句子。英语的特点是语法严谨,注重逻辑分析,讲究形式的统一,表现出线性思维特征,属音素语言;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注重内涵、言下之意的表达,倾向于笼统,表现出螺旋形思维特征。假如老师们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在遣词造句上犯错。例如: (1)十岁时,他母亲死于癌症。 中国学生的句子:At ten,his mother died of cancer.(wrong) 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