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点滴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点滴 摘要: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假如作为进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老师的所教,那么,即使老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进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9-0255-02 1.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猎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爱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讨论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讨论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讨论证明不等式。 2.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2.1 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因此,老师不但要求学生预习,还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教会他们"做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标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仔细听老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预习时要多看一些例题,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知识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