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进展,培育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过观察成年人之间的价值推断和交往模式,不断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为父母的夫妻间的沟通又在为孩子确立与异性交往的模型。 案例分析: 当事人(女)走进咨询中心时讲诉的是自己与班主任(女)的交往障碍:自从这个班主任接手班级以后,自己一直看她不顺眼,没有以前和男班主任相处融洽,自己还曾经因为宿舍内务问题与她发生冲突并争吵过。当事人进一步描述自己现在看见班主任就觉得心烦,以至于自己对班主任所任教的那门学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抵触情绪。 当咨询师与当事人一起把视野投射到她的整个受教育阶段,竟然发现不管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当事人从来没有和女性班主任相处融洽过。她一向是个成绩不错的好学生,但总会因为各种小事和班主任发生争吵,影响双方关系,尽管心底对对方并无芥蒂。然而若碰上男班主任,则相安无事。为此,当咨询师把目光从当事人的班主任的人格缺陷、工作作风上移开,开始关注当事人的原生家庭时,有了新的发现。 当事人的母亲是个“大嗓门”,遇事喜爱争吵,外婆亦是如此。从小当事人感受到的就是母亲和外婆之间的一次次争吵,尽管有些事情在她看来并不值得去争吵。也正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遇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要据理力争,谁吵得凶,谁就能获得主动权。成长中,当事人也与母亲常常发生争吵,尽管这并没有影响自己与母亲的亲热关系,但她和母亲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就是争吵,用当事人的话说来就是“习惯了和母亲这种吵架式的交往模式,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家庭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父亲则是一个善良又很善解人意的人,母亲很少和他有争吵,当然,主要的原因是父亲不愿和母亲吵。父亲也从不和当事人吵,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来,当事人的父亲在家庭中更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女性。 当事人家庭中的这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