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反思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参加”反思课堂音乐教学中的“参加” 参加,作为一种理念,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已经深化到我们音乐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课堂里随时都能看到“积极参加”的环节。但在回顾、整理听课记录,反思一些课案时,笔者常常发现:我们的一些音乐老师还是缺乏正确的教学参加观,他们对参加式教学认识模糊、行为老套,停留在说概念、讲参加、课堂面貌照旧的层面上。 那么怎样在课堂音乐教学中实现积极有效的参加呢?笔者谈谈个人的理解。 一、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学生有机会参加的基本条件 这种教学常规,是指所有有利于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制造音乐的手段、方法和途径。这类手段、方法和途径很多,因人、因地、因时而宜,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有很多老师一说音乐课堂教学常规,就是“听音乐进教室…‘听音乐起立坐下一·师生问好旋律化”等。这些是音乐课堂教学常规不假,但都是表面的、形式化的,真正的教学常规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如唱歌:唱歌时左右手的分工,头、肩、腰、臀、双腿等的一般要求,口形、声音的要求,眼、耳的要求等。又如欣赏音乐:学会倾听,有认真倾听的习惯,有默唱音乐的习惯,有听音乐遐想的习惯,有听音乐自我陶醉的习惯等。在教学活动中:有合作互助精神,有集体意识,有静、齐、快的好习惯等。在小组讨论中:有积极发言的习惯,有能尊重他人、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在老师的课堂引领中:有积极大胆提问的习惯,有争先恐后、别出心裁、充分自信、展现自我的意识。在演奏乐器中:用正确的姿势使用乐器,爱护乐器,不与他人争乐器,有序拿、放乐器,结束使用整理好乐器。在其他音乐表现中:积极主动参加,认真看其他同学表演,其他同学表演结束拍手鼓舞等等。因此,课堂教学常规,应该是一节好的音乐课的精神所在,是一节优秀音乐课的活的、立体的呈现,更应该是教学主体积极参加、高效节能的说明书和音乐老师课堂教学卓有成效、音乐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活动业绩斐然的金色名片。 当然,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及的,应持之以恒,不能朝令夕改,要让学生逐渐接受和习惯这种组织形式及要求。老师要努力制造条件,让学生在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一些开放性的音乐活动便能做到活而不乱、动静相宜,音乐的参加才能积极有效。 二、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