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在另类和本色之间在另类和本色之间 刘慧敏的短篇小说,几年前读过一篇,好像是她刚开始学写小说时期的一篇习作,给我的读后感是小说写得比较另类。从那篇东西,可以隐约地看得出来,她努力地想要让她的小说与众不同,她想标新立异地讲自己的故事,包括结构故事,塑造人物,使用什么样的叙述语言和调子,需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等等。当然,不完全是从小说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也有交谈中她流露出的只言片语,那是她关于小说写作思考的零星片断。在那次面对面的沟通与探讨中,我有过一个闪念,一个有志于小说写作的青年作者,起步伊始就能进入到这样的追求层次,他(她)将来的创作,一定会有比较好的前景。 但是这以后慧敏并没有专注于写小说,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更需要她做的事情上。断断续续地听说她在搞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的绘本故事写作,间杂着进行一些儿童文学写作(主要是童话创作),然后就是若干部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后者差不多都是衔命性质的写作,是有关方面交付给她的特定写作任务,限时完成,不得拖延。这类写作,从采访,收集材料,要四处奔波,过各式各样的关卡,十分考验人的意志品质和耐心,而且基本上和她的个人兴趣无关。但这种事她又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的。这是她的生存处境使然。她不是一个体制内的写作者,没有旱涝保收的稳定收入,笔耕劳动首先必须与谋生和养家糊口相联系起来才行。我对她的生存状况因有这样的体谅,所以并不见怪于她的小说写作的中断。每次见面,小心翼翼地避谈小说,我以为这是一个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孰不知这种自以为是的推断,严重地与事实不符。真实的情况是,刘慧敏对小说写作的痴迷一直未曾中断,那些为谋生而进行的写作并没有阻止她的坚持不懈地练笔,她一直在挤时间写小说,对于小说的梦从来都做得十分的香甜。 这是我对于她的误解的一个纠正,促使我做出这纠正的原因,是后来断断续续知道她坚持在写小说的一些情况,但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她让我读了这篇一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牙印》。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同我对她小说的早期印象差不多,这篇《牙印》依旧是一篇比较另类的东西,初读的感觉还是标新立异,不与人同。为了理清脉络,探其堂奥,我又仔细读了两遍,这两遍的细心阅读让我品出更多的好处佳处来。结论是,作者很用心地写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这确实是一篇新颖的,精心布局的,很有意思的小说。 她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爱到切齿程度的,多少有点荒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