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三不”机制,提升产品质量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2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目录“三不”项目背景“三不”宝骊现状“三不”解读及原因分析确立项目团队设立项目目标确立项目改进计划项目状态跟进和更新项目结案及总结3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01“三不”项目背景三不原则:不接收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为了创建以变为核心理念,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品牌价值。经过公司管理层评审决定在生产价值业务流程深化“三不原则”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售后产品在质保期内高达5%投诉,50H内投诉率2016年也高达3.14%,EQC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也高达1.05%;4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02“三不”宝骊现状三不原则执行现状:质量门漏斗模型,质量检查从IQC到PDI逐级过滤,效应未能发挥最大质量监控效率和作用;接收不合格品:−产能不足,紧急生产;−交期制约:紧急交付;制造不合格品:−过程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防错措施不足(设计和&工艺);−员工技能不足,质量意识薄弱,质量标准把握不清楚;流出不合格品;−偏差接收流出(质量风险);−漏检流出(检验标准和方法);−漏检流出(员工技能和意识);−错混料及抽样风险;IQCIPQCFQCPDI5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03三不原则的解读有能力识别不合格品?−确立正确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评审可靠的检验方法和适宜的检查工具;−培育良好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的员工;−确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有能力处置不合格品?−确立规范的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做到及时有效的标识和隔离;−组织及时有效的MRB评审及升级评审;−产线停线规则及流程;有能力解决不合格品的原因?−专业分析解决问题的团队;−具有清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强有力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定期的跟踪验证确保有效的闭环;−持续质量改进的能力;不合格品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6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04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人员技能/意识•人员变动•设备过程能力•设备可靠性•标准要求;•作业方法•环境影响;•温度湿度等为什么会产生不合格?人机法环质量设计质量:60~70%制造质量:20~30%检验质量:5~10%服务质量:0~5%没有第一次做对变异05.1QualityO-Chart05.2质量组织架构内部优化优化客户导向的组织职责−以下道工序为客户;优化PDI汇报给CQ&IQ,项目QE孙凯和熊荔归为IQ;−韶永磊调整为装配质量控制主管;强化“质量门”职能−每一个过程完结的检验设立质量门;−优化质量门QRQC快速反应有效解决;加强质量改进团队−以客户市场反馈的焦点问题立项;−指定项目负责人,组建改进团队,按问题解决策略方法改进质量;−定期的跟踪验证确保有效的闭环;9Titleofpresentation|firstnamelastname|date06项目目标状态当前状态接收不合格品:−产能不足,紧急生产;−交期制约:紧急交付;制造不合格品:−过程能力不足,质量不稳定;−防错措施不足(设计和&工艺);−员工技能不足,质量意识薄弱,质量标准把握不清楚;流出不合格品;−偏差接收流出(质量风险);−漏检流出(检验标准和方法);−漏检流出(员工技能和意识);−错混料及抽样风险;目标状态不接收不合格−列举因过程能力不足或成本价格而不得不接收的质量问题(焊接变形,油漆不干,供应商改进不了的问题)−明确可接收的质量标准,评估紧急交付MRB流程,确立改进计划。不制造不合格品:−确定关键工序及关键产品特性,对关键产品特性实施X-R管制图,确立过程能力优化项目。−按装配产线导入PFMEA,识别装配过程中常见错误问题,对RPN前三项确立改进计划(防错设计&工艺)。−按工序完善质量控制计划,检验标准和检验规范,加强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培训,优化质量奖罚细则。不流出不合格品:−评估质量门的关键项目的测量系统分析,优化检验方法(包括IQC抽样标准的重新定义)。−完善不合格品控制流程,细化MRB评审准则;−优化质量门的功能,加强日常柏拉图和合格趋势图的管理,每日现场的问题改进计划和措施跟进;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