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覆盖率专项优化案例分析精益求精,艺无止境。—借此薄见抛砖引玉1、MR即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是利用普通手机和数据卡完成网优测量数据采集的一种方法。2、MR是指移动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定时间间隔向基站周期上报所在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质量等物理信息,基站将终端上报的下行物理信息和自身收集的上行物理信息上传给基站控制器,并由其收集与统计。第1页3、信令流程如下图:二、MR采集应用场景小区话务分布分析:分析通话过程中的周期性测量报告,可获得话务在小区内的分布情况,为网络优化工作(调整小区功率、增加载频、调整站址分布等)提供依据。无线覆盖的实时评估:采集测量报告,获得小区内的无线覆盖情况,节省运营商日常路测费用支出。切换分析:采集切换前/后的测量报告,获得切换区的地理分布和无线环境信息;分析切换过程中使用资源,定位特定资源的故障,提高切换成功率;分析切换流程的信令,统计切换原因、切换失败原因。恶意使用网络排查:检查手机的信令过程,判断是否有大量呼叫不接通的情况;统计寻呼消息,发现频繁呼叫的原始号码;统计短信发送的数量、区域和时间分布,辅助判断垃圾短信的来源。第2页三、造成MR覆盖率差主要原因第3页基站天馈线存在隐患输出异常(阻挡、驻波等)1扇区覆盖不合理、过覆盖严重2建网初期、无法形成连片覆盖、孤站效应3覆盖场景内建筑物密集造成室内纵深覆盖不足4四、MR覆盖率差解决方案(天馈篇)第4页3、现场勘查,是否因周边环境变化(如新增楼房、天线侧有树木随季节变化成长)导致覆盖方向被阻挡造成覆盖异常。1、对比前后指标、检查是否存在告警、排查隐患。2、也可通过MR采集用户接入行为占比反向排查天馈线是否存在进水隐患。天馈线异常排查四、MR覆盖率差解决方案(覆盖篇)第5页新增站点补盲补弱控制下倾角。更换大倾角天线加大导频功率调整RF覆盖方向站点高、过覆盖严重、覆盖方向与设计规划不符;城郊站点少、处于覆盖边缘。覆盖不合理四、MR覆盖率差解决方案(孤站篇)第6页加站加站加站网络覆盖是根本,优化手段是在覆盖完善的基础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解决孤站效应必须优先解决覆盖根本问题,尽快开通周边站点形成连片覆盖。鉴于LTE频段(1800MHZ)相比C网频段(800MHZ)劣势,在后期的农村乡镇站点规划中应尽量避免与C网高山站点共站,避免人为造成孤站效应。孤站效应还是加站四、MR覆盖率差解决方案(室内深度覆盖篇)第7页深度覆盖宏站调整+室分建设相结合通过更换大增益天线、调整扇区覆盖方向、增加RS参考功率可以改善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针对密集商业圈、写字楼、商品房区应及时增加室分建设,加强室内深度覆盖效果。五、MR覆盖率差解决思路第8页城区商业圈站点城区站点城郊站点农村站点是否周边大量办公楼无室分是否城区高楼站点过覆盖严重是否边缘覆盖不足是否孤站、是否高山站过覆盖严重新增站点连片覆盖、RF调整控制覆盖距离调整覆盖方向、增强RS参考功率控制下倾角、更换大倾角天线新增室分覆盖、增加RS参考功率五、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茶丰峽路段)第9页沙县RF调整前DT测试说明:沙县琅口到沙县琅口茶丰峡路段(茅坪村),信号非常弱,平均电平在-110左右,SINR也因此比较差,茅坪村为聚集居住区和交通要道,因此琅口茶丰峽1小区和沙县琅口1小区都进入了MR覆盖率差小区列表里。五、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茶丰峽路段)第10页沙县RF调整后DT测试说明:现场调整沙县琅口茶丰峡1扇区下倾角4度到1度,电子下倾角3度到0度,方位角10度到330度,同时增加沙县琅口1小区和沙县琅口茶丰峽1小区RS参考功率,形成覆盖连接,该路段覆盖差得到改善。五、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茶丰峽路段)第11页通过通过RFRF调整、增调整、增加加RSRS参考功率、参考功率、形成衔接覆盖,改形成衔接覆盖,改善用户集中区域信善用户集中区域信号覆盖效果能够有号覆盖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效改善MRMR覆盖率覆盖率值。值。调整后RSRP分布图调整后茶丰峽1小区主覆盖(原旁瓣)方向实景图调整前RSRP分布图六、MR覆盖率差解决案例(沙县翠绿小学)第12页现场图片分析总结天馈核查沙县翠绿小学1小区使用18d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