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河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在文化大发展背景下,作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和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及民族精神、情感、历史、个性、气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所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它是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无论是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礼仪节庆等,无不与个体或群体的人的活动(包括展示、表演和传承)紧密相关。 而在“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体系,涵盖城市与农村。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值得我们去探讨。 故我们小组决定选取杭州清河坊作为调研地,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以访谈式为主,查阅政府文献资料为辅的调研,主要内容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制度,其涵盖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等。 XX 市河坊街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状元楼、朱炳仁铜像馆等。汇聚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另外,其处在西湖边,沾染着给多历史文化气息。以及,从操作可行性方面看,其距离我校较近,仅需要 1 个小时多的车程。大大节省了调研开支。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被重视,支持、保障传承活动的开展也成为政府、社会乃至教育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文化部门、社会团体积极开展有关保护传承人活动,建立传承人档案,认定与命名传承人等。文化部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分别于 2007 年 6 月和 2008 年 2 月,公布了两批共 777 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证仪式,此项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于 2007 年 6 月 6 日“文化遗产日”举行首次“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大会”,全国 156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 166 个民间艺术家获得称号。各省市区也陆续开展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命名工作,如 XX 省 1999 年、2002 年、2007 年分三批命名了 647 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州(市)、县也认定命名了一批传承人。各地政府、社会团体还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