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技能大赛是由政府牵头,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活动,提供一个让职业院校与企业面对面的平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着眼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满足教育多样化需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组织教学时应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是企业一线最常见的工作,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技能,考核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就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就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技能大赛搭建了职业学校与企业交流的一个平台,职业学校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技能大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坐标,引导科学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开展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实践教学,缺乏学生应变能力和应用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技能比赛多是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来进行的,注重对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