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现象和干扰素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的概念: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前者称为干扰病毒,后者称为被干扰病毒。干扰现象的类型异种干扰:最常见同种干扰:不同型、珠自身干扰:复制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占据或破坏宿主细胞受体:两种病毒都需要细胞表面上同一受体,一种病毒感染后,另一种病毒就不能感染,常见于自身干扰。争夺酶系统、生物合成原料及场所干扰素的产生:某个细胞受病毒干扰后,可产生干扰素,释放到细胞外,被别的细胞吸收后,可抗此病毒或其他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素干扰素干扰素(IFN)是机体的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低分子质量的糖蛋白。干扰素的种类:Ⅰ型IFN:IFN-α单核-吞噬细胞IFN-β成纤维细胞Ⅱ型IFN:IFN-γ活化T细胞与NK细胞干扰素抗病毒(非特异性)免疫调节(γ)抗肿瘤NK细胞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干扰素的功能pH3~10内稳定对热稳定对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敏感干扰素的理化特性干扰素的功能和理化特性干扰素抗病毒的机理病毒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激活干扰素基因抗病毒蛋白基因活化抑制生物合成具有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刺激正常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广谱抗病毒动物种属特异性干扰素抗病毒对机体的意义早期抗病毒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不像抗病毒那样直接灭活病毒。干扰素对病毒本身没有作用,既不能直接阻止其吸附或穿入,也不能阻断释放,而是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附于细胞的核蛋白体上,选择性地抑制病毒mRNA翻译为病毒蛋白质,从而影响病毒结构蛋白和酶类的合成,使复制受到抑制而呈现出抗病毒作用。最初感染的细胞由于病毒核酸的刺激被诱导产生干扰素,它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并进入血液循环而进入其他细胞。在接种疫苗时,应减小或避免干扰现象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注意间隔时间)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兽医):可用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干扰素的实践意义干扰素的实践意义执兽真题1、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GM-CSFB、G-CSFC、IL-6D、IFN-βE、TGF-βD2017年真题执兽真题2、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GM-CSFB、TGF-βC、IL-6D、IFN-βE、IFN-γD2013年真题解析: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干扰素(IFN)可分为Ⅰ型干扰素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β;其中IFN-β是由病毒感染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并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