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空巢老人”问题调研报告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社会,80后与 90后逐渐占据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年轻思维方式的注入,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革与更新。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交通和通讯的日益便捷,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思想逐渐被人们忽略。与此同时,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目前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全国有老龄人口 1.6亿,城乡"空巢老人"比例分别为 49.7%和 38.3%。在独居高龄老人中,50%常年患病,30%患有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由此,一个新的值得我们关注群体的诞生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 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 2339.73万人,占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 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 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 69.79%。“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峻。 事实上早在 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中央政府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它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特别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