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VIP免费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_第1页
1/36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_第2页
2/36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_第3页
3/36
儒家文化的《中庸》。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也 者 , 天 下 之 达 道 也 。 致 ( 6) 中 和 , 天 地 位 焉 , 万 物 育 焉 。 ( 第1章 ) 【 注 释 】( 1) 天 命 : 天 赋 。 朱 熹 解 释 说 : “天 以 阴 阳 五 行 化 生 万 物 , 气 以 成形 , 而 理 亦 赋 焉 , 犹 命 令 也 。 ”(《 中 庸 章 句 》) 所 以 , 这 里 的 天 命 ( 天 赋 ) 实 际上 就 是 指 的 人 的 自 然 禀 赋 , 并 无 神 秘 色 彩 。( 2) 率 性 : 遵 循 本 性 , 率 , 遵 循 , 按照 , ( 3) 莫 : 在 这 里 是 “没 有 什 么 更 … … ”的 意 思 。 见 ( xian): 显 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