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童趣》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阅读《村居》等六首古诗,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运用读诵、批注、交流等方法,读懂诗句,并想象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2. 抓住重点诗句,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如何体现出儿童的各种情态。 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运用读诵、批注、交流等方法,读懂诗句,并想象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诗句,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如何体现出儿童的各种情态。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玩什么呢? 古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玩什么游戏?又有怎样的乐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去体验古时儿童的乐趣。 (二) 初读古诗,感知乐趣。 1. 出示古诗《村居》,生自读。 自读提示: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指名朗读 3. 齐读古诗。 4.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 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古代的儿童在______(放风筝),写出了儿童的______。(快乐、贪玩……)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忙趁)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还有哪些写法上的好处?(这首古诗前两句写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带着感情再读这首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童趣,别羡慕,自由朗读这首小诗。 (抽1~2 名生配 乐背 诵 ) (三) 自读五首,边读边批。 刚才我们了解了宋代儿童放牛的自在生活。谁来说说刚才我们阅读《桑茶坑道中》的方法? 读诗 释义 讨论 想象 诵读 (有趣诗句,儿童的活动、特点,选词用语、写法的妙处、好处) 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五首诗,看看唐代、宋代、清代的儿童还有什么样的有趣生活。 课件出示:《放风筝》《溪居即事》《观游鱼》《书斋漫兴(其二)》《稚子弄冰》 1.自由读:把这五首古诗朗读一遍。 2.分组学习:小组长选择一首自己组要学的诗,保证每首诗都有小组学。 方法提示: (1)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