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呐喊》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一、《狂人日记》 1、故事梗概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写作特点:日记体的形式。写实主义(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和象征主义(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的结合。 2、主要人物:狂人——“我” “狂人”是一个矛盾的实体,作为一个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受害者,狂人“狂”。狂人的心态偏激,愤世嫉俗,傲岸不群。总是时时刻刻的提防别人伤害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哥哥也要吃他的肉,连看病的医生也是吃人者的帮凶。在他眼里,人们的围观、注视、议论,赵贵翁奇观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以及赵家的狗叫,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他思想活跃,想法特别,“语颇复杂无论次,又多荒唐之言”。如“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救救孩子……”等 但作为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狂人却一点也“不狂”。狂人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觉醒,“须十分小心”,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吃人的社会的现实,并进一步加以揭露。狂人”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惊人的洞察力,他对封建制度、礼教进行披露、批判,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踏倒一切传统价值的勇气。 二、《孔乙己》 1、故事梗概 《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