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要点 1、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应 A. 暗示效应(suggestion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黯淡效应(dimming effect) a. 黯淡效应 dimming effect 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地方,交往双方因为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在新闻采访中,可以适当借助暗淡效应来减少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 B.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包装效应(packing effect) 标签效应(label effect) b. 标签效应 lebel effect 又叫越轨者效应,指对被贴上标签的个人所造成的种种后果或影响。 标签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评价。 媒体工作者要善于对自己“贴标签”,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学会放大自己对成功的感受,从而建立自信心。 C. 蔡加尼克效应、菜肴名称效应、出其不意效应、词频效应、从众效应、错误信息效应。 C(1). 菜肴名称效应 cooked food name effect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如果将新闻和栏目内容类比为菜肴,则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就是菜肴名称。读者首先对那些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予以关注,然后才去阅读相关内容。对于网络新闻传播而言,新闻标题尤为重要。 C(2). 词频效应 word frequency effect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 对于广播电视这种线性媒体来说,有声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尽量采用高频词,以方便受众的识别和理解。 D. 登门槛效应、第三人效应、定势效应、对比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d. 登门槛效应 foot-the-step-door effect 向他人由小到大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获得成功的现象。原因在于人们一旦接受一个小要求,就参与了某类事并觉得自己对这类事情负有责任,这就消除了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对抗心理。记者在采访时有时需要采用这种技巧。 F. 反暗示效应、犯错误效应、反馈效应,反向思维效应,飞去来器效应、绯闻效应,冯·雷斯托夫效应、风俗效应、否定效应,附着信息效应。 f(1). 犯错误效应 pratfall effect 过于完美的人反而会让人敬而远之,可敬但不可亲;倘若有点小错误,反而会增加其魅力,更容易使人产生好感。 在新闻报道中,切忌把报道对象无限拔高和神话,避免出现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而应把对象人性化,本色话。 f(2) 冯·雷斯托夫效应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要点 von restorff effect 指一系列刺激项目中的某一个因与众不同或有特别之处,而比系列中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