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使用说明 第一节 《手册》的基本结构特征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是教师、学生、家长开展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手册》共分六册,1 —6 年级分别使用相应《手册》,各年级《手册》基本结构相同,其主要内容存在年级上的差异。因此,各小学的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都应了解和掌握《手册》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一、《手册》的基本结构 从纵向看,《手册》从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内容出发,主要设计了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四大评价项目。为开展特长评价和评语评价,设计了“老师眼(心)中的你”栏目。为掌握和突出小学生的某些情况和表现,还设计了“成功的足迹”、“家长回音”、“兴趣爱好”、“老师请听我说”等栏目。从横向看,《手册》主要设计了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人员构成、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等几部分。其中,形成评价结果是师生开展等级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是小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的主要表现。 二、评价内容及特点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素质,在每一个方面分别包括多项评价指标。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内容有以下特点: (1 )导向性。即评价内容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2 )系统性。一是从教育目标的整体出发,确定德、智、体多个评价系统。二是注重每个子系统内部的整体性,使其既是评价整体的一部分,同时又自成系统。如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内容的设计 ,考虑了评价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科学文化素质既注重了学生的智力因素的评价,又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 )时代性。评价内容的时代性,既强调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需要相适应,又着眼于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不仅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创造。为此,思想品德素质评价中设计了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内容,强化了学习情感评价内容,在各门课程中均设计了学习态度与习惯的评价,设计了心理素质评价,重点评价责任心、自信、自强、自控、适应性交往的能力。 (4 )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即评价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同一评价内容在不同年龄段按不同的标准要求,体现层次性、递进性。 三、评价人员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坚持民主性原则。评价人员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同班同学等。 教师(特别是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