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作业二 (总分:100分,剩余完成时间:90天12小时38分37秒) 一、单选题(40分)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 嗅觉适应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 味觉刺激 2、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3、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 A. 思维 B. 记忆 C. 感知觉 D. 注意 4、“灰色长方形在黑色背景上看起来要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更亮一些”这是感觉的什么现象( ) A. 适应现象 B. 代偿现象 C. 相互作用 D. 对比现象 5、3岁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程度是( ) A. 能辨认左右 B. 能辨别上下和前后 C. 能辨别上下 D. 能辨别上下和前后,并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6、记住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或记住一个不认识的外文单词,这是(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长时记忆 7、有自觉的目的,并和( )相联系的注意,叫有意注意。 A.意志努力 B.个性 C.行动 D.内心活动 8、一个人能同时把歌唱好,能把舞跳好,能注意在队列中与别人对齐,是注意的( )能力好。 A.广度 B.稳定性 C.转移 D.分配 9、没有自觉识记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10、“视崖实验”说明实验中的六个月大的婴儿已有( )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方位知觉 D.形状知觉 1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草原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 A.记忆 B.思维 C.注意 D.想象 12、婴儿认生现象是( )记忆的表现 A.情绪 B.运动 C.词语逻辑 D.形象 13、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科学家创造发明新产品,离不开( )的作用 A.无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空想...